回到顶部

张新颖《在词语中间》新书分享会:词语的暖意

2018年1月14日 19:00 ~ 2018年1月14日 21:00

收起

活动票种
    付费活动,请选择票种
    展开活动详情

    活动内容收起

    词语的暖意.jpg

    词语的暖意 
    ——张新颖《在词语中间》新书分享会


    张新颖先生以学者、批评家为人所知,内里却是一位诗人。他的诗,在优雅、明澈的词语中间,让人看到汉语如何以诗的方式,体现一个人的生命情状,也让人看到一颗丰盈的灵魂,如何以自我省思,得到近乎自然的宁静。
    在严寒的北京冬夜,张新颖、李敬泽、吴义勤、施战军、林白、潘采夫、文珍,这一群常年和字词句子打交道的老友,在单向空间•爱琴海店坐下来,叙叙旧、读读诗、聊聊文字,分享一本诗集,共享来自词语的暖意。


    【活动信息】

    活动嘉宾:张新颖 李敬泽 吴义勤 施战军 林白 潘采夫 文珍 
    活动时间:2017年1月14日(周日) 19:00—21:00
    活动地点:单向空间•爱琴海店
    (北京市朝阳区七圣中街12号,爱琴海购物中心3楼)
    主办方:作家出版社 当当阅读会 单向空间

    【嘉宾简介】



    张新颖
    一九六七年生于山东,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,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。主要作品有: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作《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》《沈从文的后半生》《沈从文九讲》等;当代文学批评集《栖居与游牧之地》《双重见证》《无能文学的力量》等;随笔集《迷恋记》《有情》《风吹小集》等。
    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•文学评论家奖、第一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、第六届鲁迅文学奖、第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种奖项。



    李敬泽
    著名作家,评论家。祖籍山西芮城县。1984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。曾任《人民文学》主编,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、书记处书记、《中国现代文学丛刊》主编。历获冯牧文学奖、华语文学传媒•年度评论家奖/年度散文家奖、花地文学榜评论家金奖、十月文学奖等。著有理论批评文集和随笔集 10 余种。2014 年出版评论集《致理想读者》。2017 年出版散文集《青鸟故事集》《咏而归》。



    吴义勤
    著名评论家,江苏海安人。曾任现代文学馆馆长,现为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、作家出版社社长。著有《漂泊的都市之魂》《中国当代新潮小说论》《文学现场》《目击与守望》《告别虚伪的形式》等,先后获得鲁迅文学奖、刘勰文艺评论奖、庄重文文学奖等。



    施战军
    著名评论家,吉林通榆人。曾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,现为《人民文学》主编。著有《世纪末夜晚的手写》《碎时光》《爱与痛惜》《活文学之魅》等,先后获得刘勰文艺评论奖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、中国文联理论评论奖等。



    林白 
    自由撰稿人,生于广西北流,现居北京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写作,先诗歌,后小说。著有长篇小说《一个人的战争》、《说吧,房间》《万物花开》《妇女闲聊录》、《北去来辞》等多部,另有中短篇小说《回廊之椅》《西北偏北之二三》及散文若干。2017年出版首部诗集《过程》。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、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奖、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双年奖、十月文学奖,获当代 2013 年度长篇小说五佳、新浪中国好书榜年度十大好书等荣誉,曾获首届及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。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。曾进驻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短期工作。有日、韩、意、法、英等文字的长篇和中篇单行本出版。



    潘采夫 
    前媒体人,作家,著有《贰时代》《十字街骑士》等,现任小猪短租副总裁。



    文珍
    青年作家。出版小说集《柒》《十一味爱》《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》,台版自选集《气味之城》。历获第五届老舍文学奖、第十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。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。

    【新书介绍】




    在词语中间/作者:张新颖/出版社:作家出版社/定价:45.00元

    一个不以“诗人”名世的学者的诗集
    一份与字词句相处数十年的自在记录


    以下文字选自《在词语中间》前言

    到现在为止,我写的所有的诗,都在这本书里了。

    中年以后,似乎多了一层个人生活:与字、词、句子交流,与语言交流。很难说以前就没有这样的时候,但没有清楚的意识,没有成为生活需求的一种方式,是肯定的。现在则不同,这种交流在日常相处中发生,不必刻意,却也不可缺少。

    在这样一层生活里,似乎很自然,写一些诗。写诗,不过是相处交流的多种形式中的一种而已。

    同时也有些奇怪,因为很早之前就认定,自己不是写诗的人。朋友曾经为我出过一小册《二十五首诗和无名的纪念》,薄到几乎没有书脊,而所以会出这样一本诗集,不过是留存年轻时代的一点痕迹,也是说,以后不会写这种形式的东西了。

    要慢慢地才想明白,原来我有一种几乎是根深蒂固的偏见:如果写诗是“使用”字、词、句子,“使用”语言,那么,我不喜欢这种“使用”行为,还是不写为好。年轻的时候没有想得这么明确,却本能地避开了这种与语言的关系。

    如此我也多少向自己解释了何以中年写起诗来这么一个变化。

    与字、词、句子的相处交流关系,与语言相处交流的关系,从意识的模糊缝隙,逐渐开阔为生活的实在空间,在这个空间里,写诗不再是无意识或有意识地“使用”语言。不是“使用”语言,语言才敞开了。敞开了它自身,也敞开了与万物百汇的关系。没有封闭的语言,也不会去封闭事物。

    这样,就不妨一试,在普通的字、词、句子中,写平常的经验、平凡的呼吸,写中年自甘平庸的诗。



    举报活动

    活动标签

    最近参与

    • Ground
      收藏

      (6年前)

    • 1871373***
      收藏

      (6年前)

    • 溪石
      收藏

      (6年前)

    • 报名

      (6年前)

    • 许小洛
      报名

      (6年前)

    • 大河
      收藏

      (6年前)

    您还可能感兴趣

    您有任何问题,在这里提问!

    为营造良好网络环境,评价信息将在审核通过后显示,请规范用语。

    全部讨论

    还木有人评论,赶快抢个沙发!

    活动主办方更多

    微信扫一扫

    分享此活动到朋友圈

    活动日历   03月
    26 27 28 29 1 2 3
    4 5 6 7 8 9 10
    11 12 13 14 15 16 17
    18 19 20 21 22 23 24
    25 26 27 28 29 30 31

    免费发布